光伏風電產業進入調整期 國內市場價值凸顯
經過多年的迅猛擴張后,中國的風電和新能源產業或許真的該停下急速狂奔的腳步,冷靜地思考未來的發展方向和路線了。
2012年中國農歷新年前夕,中國風電企業遭到來自美國的“雙反”伏擊。美國風電塔聯盟向美國商務部和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提出申請,要求對來自中國及越南的應用級風電塔產品發起“雙反”調查。這也是繼光伏產品之后,美國近期對中國新能源領域發起的新一輪“雙反”調查。
近年來,無論是我國的風電產業還是太陽能光伏產業,都經歷了產能過剩、價格暴跌以及在美國遭受“雙反”調查的困局。有分析認為,這兩次“雙反”調查毫無疑問都是美國的貿易保護主義在作祟,但中國的風電和光伏產業確實需要重新整理一下思路,下一步該怎么走。2012年或成為我國風電和光伏產業轉折之年。
多事之秋
隨著產業鏈上游多晶硅價格連續下跌以及國外市場的持續低迷,2011年我國光伏企業***地出現了全行業虧損。2011年前三季度,國內四大光伏巨頭英利、尚德、天合、賽維LDK的毛利率大幅下降,4家企業總共虧損2.9億美元。其他在國內外上市的光伏企業的境況也同樣糟糕,某家企業甚***在年中傳出了破產消息。
在光伏巨頭紛紛出現虧損的同時,中小企業則大面積倒閉。有報道稱,自2011年10月以來,國內已有超過300家光伏組件企業倒閉歇業,只剩下50家左右。
屋漏偏逢連夜雨。2011年10月中旬,Solar World等7家美國太陽能電池生產商聯名提出申訴,要求對中國出口到美國的光伏電池展開反傾銷和反補貼調查,并征收超過100%的高額懲罰性關稅。2011年11月9日,美國商務部宣布對中國輸美太陽能電池立案,展開“雙反”調查。
時隔數月,光伏企業“雙反”風波尚未平息,中國風電企業又再次成為美國“雙反”制裁的目標。據了解,雖然此次涉案中國企業總共4家,分別為天順金屬(蘇州)制品有限公司、江陰澄西船廠、上海泰勝電力工程機械有限公司以及重山風電設備有限公司,但消息一經蔓延,A股市場便敏銳地做出了反應,風電板塊本已隨大盤展開的反彈行情戛然而止,2012年1月11日收盤時,作為板塊代表——金風科技(002202)股吧、華銳風電(601558)股吧)股價分別下挫了1.68%、2.32%。
根據以往的經驗,任何“雙反”調查無論結果如何,在調查過程中都可能帶來不良的示范效應,緊接美國之后,歐盟可能也會效仿跟進。一旦上述“雙反”調查被接受,將給中國的風電和光伏產業帶來沉重的打擊。
2012年1月30日,中國大地還沉浸在農歷新年的喜慶氣氛中,美國商務部突然發難,在聯邦紀事上發布公告,就對華太陽能電池(板)“雙反”案做出反補貼緊急情況初裁。美國商務部決定,將在2012年3月2日初步裁定反補貼稅率后,向前追溯90天開始對中國輸美太陽能電池板征收反補貼稅,即2011年12月3日以后進口***美國的中國涉案產品均將被征收反補貼稅。
有關法律界人士表示:“雖然這只是初裁,并不能代表***后的結果,而且中國光伏企業也正在積極抗辯中。鑒于此前美方對中國輪胎、光伏組件、鋁型材等產品"雙反"立案的前車之鑒,事件或朝著中國政府和光伏業界不愿意看到的方向發展。緊隨其后的風電塔架,想要逃過此劫絕非易事。”
盲目擴張留隱患
“縱觀我國新能源產業發展格局,無論光伏也好,風電也罷,目前遭遇市場"寒冬"***根本的原因還在于行業產能嚴重過剩。”中國可再生能源學會副理事長孟憲淦表示。
據他介紹,2011年我國的光伏總產能已高達40吉瓦,而全球的新增總裝機容量卻只有20吉瓦左右,相比上年增長30%。國內的產能擴張速度遠高于市場增長速度。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2008年我國光伏企業還不足100家,經過幾年的快速發展已膨脹***500余家。許多與太陽能毫不相干的企業和資本一哄而上,原有的光伏企業也不斷發力,盡可能地多融資、做大規模,試圖通過“野蠻生長”的競爭手段來占領市場。但由于不重視關鍵技術的研發投入,導致市場上產品同質化現象嚴重,價格一路暴跌,其中多晶硅價格在2011年12月19日跌穿每公斤22美元。
投資大躍進之后的產能過剩、主要市場歐洲需求的萎縮以及國內銀根收緊后的資金壓力,使得眾多光伏企業在2011年第四季度集體陷入了經營困境。
“光伏行業的暴利時代已經結束,將迎來薄利時代。”孟憲淦告訴記者。英利董事長苗連生也表示:“光伏行業未來將經歷***少18個月的"寒冬"。”
在風電領域,同樣的戲碼也在重復上演。“十一五”期間,我國風電產業發展迅猛,風電裝機連續5年實現翻番,超越美國成為世界***大的風電裝機國。但在風電行業驚人的“中國速度”背后,產能過剩、價格惡性競爭、研發能力不足、設備質量難以保證以及并網適應性差等一系列問題集中顯現。
業內人士表示,目前國內已形成了超過80家風電整機制造企業,而現階段的風電整機價格水平已經逼近企業的成本線,“如果再跌,風電企業也要虧損了”。
談到中國企業近期連遭遇“雙反”調查,投中集團分析師李玲表示,中國企業除運用法律武器積極應對“雙反”調查外,應吸取教訓,苦練內功,不斷創新技術、降低成本、提升產品競爭力,才能在國際市場擁有充分的話語權,從根本上避免貿易摩擦。
挖掘細分市場和國內市場
危機本身也是機遇,市場的過度競爭、行業技術門檻的提高必然帶來整個行業的整合。
李玲告訴記者,通過一系列的市場整合,部分規模較小、過度依賴補貼實現增長的企業將面臨退出的風險,這對風電行業來說既是挑戰也是全新的機遇,長期來看將有助于提升產品質量。2011年下半年大唐集團收購山東華創風能70%股權就是一個信號。
“雖然整機制造企業日子不好過,但2012年風電行業機構性投資機會依然存在。”李玲表示,風電變流器是風電整機中僅有的幾個尚未實現國產化的零部件,目前國內風能變流器主要依賴進口,ABB、Converteam、美國超導等國外品牌占據國內風能變流器主要市場份額,國內企業占比僅5%左右,存在著廣闊的市場替代空間。同時,2011年國內幾次大規模的風機脫網事故引發的風機改造潮也為風電變流器行業帶來良好的發展契機。
早前出臺的《大型風電場并網設計技術規范》等18項風電新國標,針對風電設備制造行業的準入標準作出了明確規定。李玲認為,這表明風電產業在經過近5年迅猛發展之后開始回歸理性,由速度/規模導向型發展轉向質量/效率導向型發展。隨著新國標的實施,我國風電發展的技術瓶頸有望獲得突破,進而實現由風電大國向風電強國的轉變。
而在光伏領域,“中國光伏產業95%的產品都是出口,如果我們的光伏企業想繼續發展,就要改變策略和方法。”孟憲淦告訴記者,原來國內光伏企業是靠廉價勞動力和資源優勢在國際市場打拼,這條路現在已經走到盡頭。2012年,我國光伏產業要度過"寒冬",必須擺脫光伏原料和產品“兩頭在外”的尷尬境地,創新技術降低多晶硅的生產成本,同時大力挖掘國內市場以吸收消化快速增長的產能。
據了解,目前保利協鑫和洛陽中硅已經通過各種渠道引進技術輔助自主研發,率先啟用冷氫法生產多晶硅,大幅降低了多晶硅的生產成本。此前,投中集團就光伏行業的投資價值對行業投資人進行調研,有投資人表示目前多晶硅成本過高,如果有新技術的突破,相信具有投資價值。
在2011年年底舉行的中國可再生能源規模化發展項目成果總結會上,***能源局相關人士曾透露,2012年年初將形成并實施可再生能源電力配額制,光伏發電上網難瓶頸有望突破。屆時,作為光伏發電系統核心部件的光伏逆變器投資價值也將進一步凸顯。
“我國光伏逆變器由于起步晚,在資質、價格上都不具備優勢,因此無法打開海外光伏市場。如果國內光伏發電市場能夠啟動,將給國產光伏逆變器行業帶來***的發展機遇,國產光伏逆變器占有率有望提高,實現全面進口替代也不無可能。”業內專家認為。
本文轉載來源:中國高新技術產業導報, 作者:葉濤